7月22日,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亮相。据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已于今日12时41分点火升空。

天问一号远征探火

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这次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研究。

此次火星探测是我国行星探测阶段的首次任务,也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全新的里程碑,有望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航天专家表示,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

22日,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

到达火星后,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进行探测作业,还会将它在亿万公里之外的所见所闻传回地球,帮助我们认识火星、了解火星。

火星车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竖立在前端的桅杆,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机器人的脑袋。而顶端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车的“眼睛”,上面有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来实施前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还有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

在火星车上,还装有4个“大翅膀”,这正是太阳能电池板。除此之外,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可以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

和火星车一起亮相的还有1:1着陆平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它将搭载火星车着陆到火星地表,迈出中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

至今,人类共实施了44次探火活动,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测任务只有19次,成功率约43%;即使算上部分成功的,也仅仅只有23次,成功率约53%。所以,火星被称为“探测器坟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火星距离远、环境新,因此需要攻克一系列难关,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闪失,对于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来说更是如此。为此,我国采取了多项新措施、新技术来应对挑战。

中国足迹探索苍穹

纵观人类发展史,“天上”一直都是人们一直所向往的地方。

我国自古就对“天上”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当时的人们没有能力去一探究竟,于是就诞生了一篇篇流传百世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不仅仅展现出古人精彩绝伦的想象力更激发后人们对“天上”的向往更加强烈。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开始利用科学的力量实现了我们一直以来所向往一探究竟的“天上”——宇宙。

宇宙广袤无垠,我们能对其的认知就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于是人们就开始用各种探测器去探测其他星球,想要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你是否也曾有一个“漫游火星梦”?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火星上温度极低,接近于地球的南极,想要跨越这样的距离,克服重重困难,登上这颗火团般的星球,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

探索宇宙是一个艰辛而危险的过程,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危机。并非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或是有勇气在现实中一窥宇宙的神秘,随着5G商用遍地开花,历经沉淀的VR技术也紧跟着卷土重来,将遥不可及变成了触手可碰。

在VR中,任何人都能感受宇宙的无穷魅力,在2020年前“先行一步”。而绿洲VR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融合三维动画、虚拟互动、空间体验等技术,向游戏、军事、教育、文旅、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全面部署,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虚拟现实内容,轻松实现场景展示与仿真推演,精美的渲染场景、精细化建模、随之改变的光影与天气效果,使人身处其中留恋往返。

让我们一起打破时空界限,去火星一探究竟!

 

3、推进重点行业应用

引导和支持“VR+”产业的发展,推动VR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城市、区域文旅、文化教育、企业园区、商贸、影视等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拓展虚拟现实应用空间,不断丰富“VR+”业态。

VR+智慧城市。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各区域整体规划布局、发展蓝图、城市简介、产业布局、优势主导产业、“绿色发展”理念、社会治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性展示。配合智能展馆、智能电子画册、实时语音解说、智能导图、智能导航等功能,引导用户全面、直观的了解城市全貌、城市化建设过程,并对接政府官方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打造智慧城市。

VR+区域文旅。在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领域,建设VR虚拟现实主题乐园、VR全景展馆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虚拟现实在文物古迹复原、文物和艺术品展示、雕塑和立体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应用,创新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

VR+文化教育。推进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发展虚拟备课、虚拟授课、虚拟考试等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学模式转型。通过VR全景将校园整体环境、基础设施等进行真实展示,为学生在择校时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选择!

VR+智慧工厂。推进VR虚拟现实技术在企业、工厂研发设计、流程管理、营销展示等环节的应用,提升企业辅助设计能力和服务化效率。